转发关于2021年度省社科联研究课题 和“三服务”调研专项课题拟立项名单的公示
日前,2021年度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和“三服務”調研專項課題專家評審工作已經完成。根據《浙江省社科聯研究課題管理辦法》,現將2021年度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和“三服務”調研專項課題擬立項名單(請見附件)予以公示。
公示期內,如有異議,請以書面方式向社團處反映,並提供必要的證據材料,以便核實查證。提出異議者須提供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等有效聯系方式(省社科聯予以保密)。凡不符合上述要求的異議,不予受理。
公示時間:8月1日至7日
公示電話:0571-81050867
聯系人:楊希平 于蘭華 郵政編碼:310006
通訊地址:杭州市環城北路318號省行政中心2號院622室
電子郵箱:zjsslxhc@vip.163.com
附件:2021年度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和“三服務”調研專項課題擬立項名單
浙江省社科聯
2020年7月31日
附件:2021年度省社科聯研究課題和“三服務”調研專項課題擬立項名單
一、年度課題(154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工作單位 | 成果形式 |
1 | 朱迪斯·巴特勒的女性空間選擇 | 楊樂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論文 |
2 | 美國瑤族的族群認同研究 | 劉濤 |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 論文 |
3 | 基于TRIZ理論的高職院校理工科學生創 新能力培養路徑研究 | 張滿東 | 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調研報告 |
4 | “套路貸”犯罪的定性問題研究 | 鄧毅丞 | 杭州師範大學 | 論文 |
5 | “民間”視域下的越劇傳統劇目口述本研究 | 張豔梅 | 杭州師範大學 | 論文 |
6 | 杭州影像中的城市想象與文化書寫研究 | 謝豔虹 | 杭州師範大學 | 論文 |
7 | 功能主義語言觀指導下的語言學課程教學路徑 | 詹宏偉 | 杭州師範大學 | 論文 |
8 | 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日語擬聲擬態詞二語習得機制的實證研究 | 馮亞靜 | 杭州師範大學 | 論文 |
9 | 《大明律》在朝鮮半島的翻譯與研究 | 王麗娜 | 杭州師範大學 | 論文 |
10 | 疫情沖擊下政府助力小微企業發展路徑探究——基于余杭區複工複産扶持政策的實踐與思考 | 劉倍貝 | 杭州市余杭區社科聯 | 論文 調研報告 |
11 | 工業互聯網背景下浙江商貿企業轉型的路徑、障礙及對策研究 | 宋绮辛 | 杭州萬向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調研報告 |
12 | 高職“雙融合、三提升、四遞進”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以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爲例 | 呂琳 | 杭州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3 | 疫情後浙江省大學生就業焦慮心理引導及幹預對策研究 | 方興 | 湖州師範學院 | 論文 調研報告 |
14 | 認知、移情與行爲:網絡欺淩防治的非正式群體角色再造機制研究 | 魏骊臻 | 湖州師範學院 | 論文 |
15 | 新時期鄉村媒介空間治理研究 | 關琮嚴 | 湖州師範學院 | 論文 |
16 | 重大疫情應對中的網絡謠言治理研究 | 吳衛華 | 湖州師範學院 | 論文 |
17 | 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與活化利用的研究——以南浔古鎮爲例 | 楊長海 | 湖州市南浔區委 | 調研報告 |
18 | 浙江家族企業隱性知識傳承機制研究:繼任者認知烙印視角 | 劉晖 |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9 | 基于心理資本的高職生就業績效提升機制研究 | 黃曉霞 |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20 | 明清時期杭嘉湖平原民間水神信俗研究 | 施敏鋒 | 湖州職業技術學院 | 專著 |
21 | “重要窗口”使命背景下嘉興中心城區綜合承載能力提升的路徑研究 | 朱彥 | 嘉興市南湖區委政研室 | 論文 |
22 | 長三角一體化“5G+”驅動的物流創新發展模式研究 | 孫曉波 | 嘉興學院 | 論文 |
23 | 基于“兩山”理論的美麗鄉村發展路徑及模式研究 | 蘇海林 | 嘉興學院 | 論文 |
24 | 溫州民間發繡藝術的傳承創新研究 | 陳淑聰 | 嘉興學院 | 論文 |
25 | 基于遊戲性的學齡前兒童家具設計研究 | 楊亞萍 | 嘉興學院 | 論文 |
26 | 政府主導型科技企業孵化器孵化力提升策略研究:浙江實證 | 徐騰飛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27 | 新冠疫情之下跨境電商境內外資源協同機制研究 | 李浩波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28 | 後疫情時代跨境電商人才供給質量評估與提升路徑研究 | 李穎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29 | 適應性更新視角下鄉村空間與活力營造的策略研究 | 樓森宇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30 | 浙江省農村社區協商治理的網絡參與機制創新研究 | 張王曉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31 | 浙江優秀地方文化融入高校立德樹人的路徑研究 | 呂豔豔 | 麗水學院 | 論文 |
32 | 後疫情時代“疑歐主義”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李科 | 甯波財經學院 | 論文 |
33 | 長三角區域一體化背景下金融創新促進産業創新發展的協同機制研究 | 吳燕燕 | 甯波財經學院 | 論文 |
34 | 疫情後全球産業鏈布局調整對浙江産業發展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 勵利 | 甯波財經學院 | 論文 |
35 | 後疫情時代基于多元供給的浙江省旅遊公共服務價值共創研究 | 葉靜 | 甯波財經學院 | 論文 |
36 | 浙江大灣區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水平的綜合評價及其關鍵影響因素研究 | 楊曉偉 | 甯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37 | 大中小學網絡素養教育一體化建構及實施路徑 | 邬靜波 | 甯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38 | 高質量發展目標下家庭農場核心競爭能力培育機制、提升路徑與對策研究 | 鄭曉雲 | 衢州學院 | 論文 |
39 | 依托地域文化推進地方特産外宣策略研究——以衢州特産外宣爲例 | 李秀琴 | 衢州學院 | 論文 |
40 | 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現狀、影響因素與扶持政策研究——以紹興市爲例 | 鄭明莉 | 紹興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41 | 鄉村振興戰略中鄉村教師信念重塑的路徑與機制研究 | 吳銀銀 | 台州學院 | 論文 |
42 | 地方本科院校與所在城市共生關系研究 | 周良奎 | 台州學院 | 論文 |
43 | 地域文化影響下的浙江中小城市品牌設計研究——以德清爲例 | 熊雪 | 同濟大學浙江學院 | 論文 |
44 |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維護國家意識形態安全研究 | 吳志敏 | 溫州大學 | 論文 |
45 | 大灣區城市群生態經濟化與經濟生態化耦合發展對策研究 | 黃偉倫 | 溫州商學院 | 論文 |
46 | 後疫情時代BOPPPS模式嵌入會計智慧課堂新樣態研究與有效性調查 | 周海燕 | 溫州商學院 | 論文 |
47 | 疫情背景下複學中小學生常見心理問題及其繪畫心理幹預 | 嚴虎 | 溫州醫科大學 | 專著 |
48 |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公權部門話語得體性研究 | 林甜甜 | 溫州醫科大學 | 論文 |
49 | 中外學者學術寫作立場標記對比研究 | 呂穎 | 溫州醫科大學 | 論文 |
50 | 中産階層家長的教育焦慮與親子關系研究 | 梅思佳 | 溫州醫科大學 | 論文 |
51 | 高等職業教育産教融合中“教師——學生”主體權益保護研究 | 蘆丹丹 | 溫州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52 | 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浙江省大都市區創業環境的測評及優化研究 | 葛佳佳 |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53 | 後疫情時期義烏民營外貿企業困境及“四三模型”應對機制研究 | 龔紫娟 |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54 | “一帶一路”背景下浙江與西班牙文化融合的機理與機制研究 | 李炜 | 義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55 | 人口高齡化背景下居民家庭資産配置的演化機理與影響機制研究 | 楊芊芊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56 | 浙江省城市社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提升路徑研究 | 黃莉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57 | 大數據背景下企業定向廣告投放悖論及其調節機制研究 | 趙江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58 | 交叉持股企業信息披露違規風險傳染機制研究 | 張文珂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59 | 目標企業信息風險影響企業並購的機制及路徑研究 | 張芳芳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60 | 基于多源數據精細化定量分析的杭州商業街道公共空間形態及品質對城市活力影響研究 | 熊倬銳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61 | 戰後日本鄉村振興政策史研究 | 湯武 | 浙江財經大學 | 論文 |
62 | 僑務公共外交視角下浙江在美華僑華人認同建構研究 | 俞雅芸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63 | 海洋特色小鎮文旅生態培育及高質量發展策略研究 | 丘萍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64 | 中國早期電影音樂敘事功能發展研究(1931-1949) | 聶佳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65 | 文化認同視域下20世紀上半葉留學作曲家藝術歌曲創作研究 | 張鐵譯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66 | 國産耽改影視劇發展研究 | 高雨潔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67 | 清末民初上海戲劇生態研究 | 周淑紅 | 浙江傳媒學院 | 專著 |
68 | 5G時代全媒體傳播體系建設的理論與實施路徑研究 | 陳維龍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69 | 批評性話語視角下大學生網絡愛國話語的特征與引導 | 施衛強 | 浙江傳媒學院 | 論文 |
70 | 健康老齡化視角下的多病共存整合照護模式構建研究 | 葉志弘 | 金投彩票app | 論文 |
71 | 合作對情景記憶潛能的促進和抑制 | 聶愛情 | 金投彩票app | 論文 |
72 | 澤基神經美學對當代美學的啓示研究 | 孟凡君 | 金投彩票app | 論文 |
73 | 新時代背景下未來社區建設趨勢與路徑研究 | 陳漢新 | 浙江東方職業技術學院 | 調研報告 |
74 | 新冠疫情下高職院校圖書館“第三空間”再造及服務策略創新研究 | 謝眉眉 | 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75 |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我省數字經濟“一號”工程助推慈善信托提升運作效率研究 | 王銳 | 浙江工商大學 | 論文 |
76 | 技術治理中的政企合作模式與風險研究 | 鄭春勇 | 浙江工商大學 | 論文 |
77 | 博物館展品說明中的傳統文化英譯問題研究 | 楊倩 | 浙江工商大學 | 論文 |
78 | 浙江“一帶一路”企業新冠肺炎疫情風險應對體系研究 | 朱雷 |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79 | 地方高校深入産業集聚區舉辦産業學院的發展模式研究 | 王洪飛 | 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80 | 民營企業戰略創業的轉型路徑研究 | 陳鐵軍 | 浙江工業大學 | 論文 |
81 | 中國旅遊發展影響綠色全要素生産率的空間效應研究 | 趙磊 | 浙江工業大學 | 論文 |
82 | “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下沿運聚落文化景觀特色挖掘及有機更新研究 | 王濤 | 浙江工業大學 | 論文 |
83 | 浙江制造業産業鏈協同創新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 | 金強 |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84 | 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教育應用研究 | 張枝實 |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 論文 |
85 | 基于學分銀行視角的學習成果認證與學分互認機制研究 | 周美秀 |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 調研報告 |
86 | 八婺區域文化與民俗傳統體育發展研究 | 俞磊 |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87 | SPOC教學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實證研究 | 譚海波 | 浙江廣廈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88 | 浙江吳語方言韻律節奏類型學研究 | 李桠 | 浙江海洋大學 | 論文 |
89 | 生態文明視野下的甯紹平原水文化遺産保護和利用研究 | 房利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0 | 高職産教融合與畢業生就業力的互動機制研究 | 黃翔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1 | “雙高建設”背景下基于IEE的本科層次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研究 | 張冬冬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2 | 新時代教育現代化背景下基于BOPPPS模式的網絡教學研究 | 江一行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3 | 中國特色社會組織話語權建構研究 | 陳姝娅 | 浙江機電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4 | “80後”作家小說的文化敘事研究 | 周愛華 | 浙江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5 | 浙江民營企業參與全球航空高端裝備制造轉型發展之路研究 | 章正偉 |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6 | 浙江民營企業參與全球航空高端裝備制造轉型發展之路研究 | 陳絲岸 | 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7 | 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助力金融精准扶貧的研究 | 朱書琦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論文 |
98 | “招生—培養—就業”閉環式管理體系下的高職畢業生就業研究 | 陳小臘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論文 |
99 | 浙江地方企業使命宣言中外宣形象建構的問題與策略研究 | 卓佳妮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論文 |
100 | 數字經濟背景下消費者隱私保護機制研究 | 汪露娜 |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01 | 海洋漁業捕撈權“獲量配額”改革研究——以浙江舟山試點爲例 | 王曉梅 |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02 | 電商減貧扶智效能解耦: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業教育轉化研究 | 王軍海 |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03 | 大數據視域下浙江省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中經濟犯罪防控對策研究 | 徐鵬 | 浙江警察學院 | 論文 |
104 | 浙江省新業態用工糾紛法律問題研究——以地區審理概況爲樣本 | 範南強 | 浙江警官職業學院 | 專著 |
105 | 後疫情時期高校外語在線教育常態化趨勢的挑戰與對策 | 陳亞軒 | 浙江科技學院 | 論文 |
106 | 跨文化傳播信息媒介的設計——以法國攝影師的中國故事爲例 | 方沁玮 | 浙江科技學院 | 論文 |
107 | 新冠疫情背景下中國責任論的法律問題研究 | 郭薇 | 浙江理工大學 | 論文 |
108 | 後疫情時期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改革的歐盟模式及對浙商在歐盟投資的影響 | 楊帆 | 浙江理工大學 | 論文 |
109 | 品牌“漂綠”情境下的消費者回避行爲研究 | 肖增瑞 | 浙江理工大學 | 論文 |
110 | 基于園藝療法的疫情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評價及應用研究 | 李清瑩 | 浙江理工大學 | 論文 |
111 | 城市社區交互式安全教育設計研究 | 易敏哲 | 浙江理工大學 | 論文 |
112 | “兩山”理念驅動鄉村文化旅遊發展的路徑變遷與浙江實證 | 巫程成 |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 論文 |
113 | 基于VRIO模型的網絡文學IP與旅遊業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 李卓君 |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 論文 |
114 | 基于“詩畫浙江、百縣千碗”的飲食類非遺傳承與推廣研究 | 王玉寶 |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 論文 |
115 | “文體旅”融合背景下運動休閑小鎮高質量發展的模式、路徑與政策研究 | 劉曉虎 | 浙江旅遊職業學院 | 論文 |
116 | 浙江省鄉村運營的模式選擇、實現機制與政策響應研究 | 蔡碧凡 | 浙江農林大學 | 論文 |
117 | 農村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的社會機制研究 | 蔣培 | 浙江農林大學 | 論文 |
118 | 基于SICAS模型的浙江古道文化形象建構與影像傳播研究 | 郭冰 | 浙江農林大學 | 調研報告 |
119 | 財稅政策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路徑研究 | 陸施予 | 浙江農林大學暨阳学院 | 論文 |
120 | 浙江省典型性數字創業生態系統構建、演化及治理機制研究 | 陳稼瑜 | 浙江農林大學暨阳学院 | 論文 |
121 | 陽明文化對紹興城市文化影響力提升策略研究 | 李輝 | 浙江農業商貿職業學院 | 論文 |
122 | 來華留學生雙文化認同整合與跨文化適應研究——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 | 韓玲 |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23 | 高職擴招背景國家高水平專業群差異化人才培養研究與實踐——以電子商務專業群爲例 | 孔風琴 |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24 | 五四第一代女作家小說敘事研究 | 史偉 | 浙江商業職業技術學院 | 專著 |
125 | 後疫情時代背景下浙江省数字展会商业模式及实践路径研究 | 費圓苑 | 浙江省東方會展産業研究所 | 論文 |
126 |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基于“三位一體”模式的鈎蟲病高疫情地區防治試點研究 | 阮衛 | 浙江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 論文 |
127 | 新就業形態和諧勞動關系的形成機制與實現路徑研究 | 李長江 | 浙江師範大學 | 論文 |
128 | 以兒童歌舞爲載體的藝術教育研究 | 孟文果 | 浙江師範大學 | 論文 |
129 | 網絡空間的青年亞文化研究 | 陳鋼 | 浙江師範大學 | 論文 |
130 | 移動互聯時代大學生運動社交優化策略研究 | 馮偉 | 浙江樹人大學 | 論文 |
131 | 長三角金融一體化視角下金融創新驅動與增長效應研究 | 蔣瑞波 | 浙江水利水電學院 | 論文 |
132 | 新冠疫情下西方主流媒體中國形象研究 | 章吟 | 浙江外國語學院 | 論文 |
133 | 浙江省農村金融改革的路徑與對策研究 | 田劍英 | 浙江萬裏學院 | 論文 |
134 | 政策共振期浙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特征及靶向聚力研究 | 吳瑛 | 浙江萬裏學院 | 論文 |
135 | 傳統媒體短視頻新聞的發展現狀及傳播策略研究 | 黃峥 | 浙江萬裏學院 | 論文 |
136 | 新時代“五育融合”視域下高校勞動教育融合推進機制研究 | 高楠 | 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 | 論文 |
137 | 浙江省數字産業化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 平萍 | 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38 | 提升“一帶一路”沿線孔子學院中醫藥文化國際傳播能力研究 | 袁慧玲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論文 |
139 | 羅希文《傷寒論》英譯本中的中醫文化語境分析研究 | 唐路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論文 |
140 | 中國共産黨民族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百年曆程與經驗研究 | 許才明 | 浙江中醫藥大學 | 論文 |
141 | 網絡意識形態領導權研究 | 黃麗萍 | 中共杭州市委黨校 | 論文 |
142 | 民間媒介在社區防疫治理中的實踐與價值 | 周蓮君 | 中共江山市委黨校 | 論文 |
143 | “一肩挑”背景下村級權力有效監督的實現機制研究 | 陳晨 | 中共金華市委黨校 | 論文 |
144 | 後疫情時代互联网超级平台的关键特征及对国家治理的挑战研究 | 沈麗麗 | 中共紹興市柯橋區委黨校 | 論文 |
145 | 長三角一體化進程中跨市域公共服務共享路徑研究:以浙江K區公共服務融杭接滬爲例 | 胡斌欽 | 中共紹興市柯橋區委黨校 | 論文 |
146 | 基于浙江省SAM的疫情沖擊波及效應與應對政策精准性研究 | 田海燕 |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 | 論文 |
147 | 精英吸纳、融入性协同治理与乡村治理共同体建构—— “乡贤回归”的逻辑与绩效提升研究 | 陳勳 | 中共溫州市委黨校 | 論文 |
148 | 重大疫情背景下浙江省醫療衛生資源配置模式與治理路徑研究 | 劉金華 | 中國計量大學 | 論文 |
149 | 公共性危機下的韌性社區建設研究 | 陸媛媛 | 中國計量大學 | 論文 |
150 | 浙江青田跨國留守兒童語言生活研究 | 彭飛 | 中國計量大學 | 論文 |
151 | “互聯網+”環境下科研人員的學術交流及協同優化探究 | 華小琴 | 中國計量大學 | 論文 |
152 | 新媒體時代浙江紅色文化的視覺表達方式研究 | 李海豔 | 中國美術學院 | 論文 |
153 | 魏晉南北朝江南地區濕刻陶文研究 | 馮立 | 中國美術學院 | 論文 |
154 | 沖突與整合:“二元社區”結構下流動人口治理路徑研究 | 嶽紅遠 | 諸暨市社科聯 | 論文 |
二、立項不資助課題(29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工作單位 | 成果形式 |
1 | 全域旅遊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機理與實踐路徑研究 | 吳建勇 | 德清縣社科聯 | 論文 |
2 | 基于中國傳統紋樣的動畫造型設計研究——以良渚“神徽”紋樣爲例 | 張立敏 | 杭州師範大學钱江学院 | 論文 |
3 | 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的新途徑研究 | 朱武 | 杭州醫學院 | 論文 調研報告 |
4 | 城鄉一體化視角下欠發達地區新農村公共文化産品供給研究 | 黃建清 | 麗水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5 | 重大疫情下旅遊者風險感知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 | 劉佳婕 | 甯波大學 | 論文 |
6 | 社會治理共同體公共場域建構邏輯與實踐路徑研究 | 王志新 | 甯波工程學院 | 論文 |
7 | 浙江省學前教育資源配置效率現狀及其對策研究 | 朱雯珊 | 甯波幼兒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 論文 |
8 | “前亞運”背景下浙江全域旅遊公共服務體系評價研究 | 徐春紅 | 甯波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9 | “三全育人”格局下財經類高校經濟法“課程思政”建設研究 | 李蘭 | 上海財經大學浙江學院 | 論文 |
10 | 跨行政區公共危機政府合作治理研究 | 李建興 | 紹興市社科聯 | 論文 |
11 | 新業態靈活就業者社會養老保險低水平化成因及治理研究 | 閤曉林 | 紹興文理學院 | 論文 |
12 | 傳統瓯作家具裝飾紋樣及工藝研究 | 許學民 | 溫州大學瓯江学院 | 論文 |
13 | 傳統瓯作家具裝飾紋樣及工藝研究 | 張玲麗 | 長興縣社科聯 | 論文 |
14 | 浙江省推進房地産稅改革的關鍵機制創新構建問題研究 | 謝京華 | 浙大甯波理工學院 | 論文 |
15 |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離散譯者的中國現代小說譯介研究 | 黃賽賽 | 浙江財經大學东方学院 | 論文 |
16 | 疫後浙江文旅産業高質量發展研究:國際經驗與對策 | 徐林強 | 金投彩票app城市学院 | 論文 |
17 | 浙江詩路文化跨文化傳播路徑研究 | 黃靖 | 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18 | 數字鄉村建設背景下浙江鄉村文旅突發事件輿情應對機制研究 | 黃傑 | 浙江工商大學杭州商学院 | 論文 |
19 | 浙江省後發企業創新追趕路徑的研究——基于企業網絡與雙元創新能力匹配的視角 | 華曉晶 |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論文 |
20 | 語音識別技術在聽障生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研究 | 王海麗 | 浙江特殊教育職業學院 | 論文 |
21 | 抗疫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業服務推動就業能力提升的機制研究 | 阮紅芳 |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 | 論文 |
22 | 動漫産業發展現狀及優化策略研究——以杭州市爲例 | 何佳玮 |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 論文 |
23 | 浙江省“鄉村經營”的探索經驗、實現機制與政策優化研究 | 李小娜 | 中共杭州市臨安區委黨校 | 調研報告 |
24 | 鄉村振興中的村黨組織功能轉型問題研究 | 劉豔雲 | 中共湖州市委黨校 | 論文 |
25 | 嘉善縣深度融入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建設的路徑研究 | 劉偉 | 中共嘉善縣委黨校 | 論文 |
26 | 習近平扶貧理論視域下的基層黨建與脫貧攻堅“同頻共振”的路徑探析 | 唐雲 | 中共臨海市委黨校 | 論文 |
27 | 企業社會責任嵌入商業銀行經營模式創新研究 | 丁安娜 | 中共紹興市上虞區委黨校 | 論文 |
28 | 浙江農村文化禮堂與新時代文明實踐融合研究 | 張健 | 中共台州市黃岩區委黨校 | 論文 |
29 | “兼合式”黨組織引領小區治理創新的實踐研究 | 汪善翔 | 中共舟山市委黨校 | 論文 |
三、“三服務”調研專項課題(19項)
序號 | 項目名稱 | 負責人 | 工作單位 | 成果形式 |
1 | 我省縣級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的問題及對策 | 徐楠軒 | 中國計量大學法学院 | 成果要報 |
2 | “獲得感”語境下浙江“新農人”創業扶持的供需矛盾及對策研究 | 許烽 | 甯波財經學院 | 調研報告 |
3 | 推進我省精細化工制造業高端化綠色化 | 楊宏翔 | 紹興市委黨校 | 調研報告 |
4 | 數字化推動基層社會治理研研究 | 陳宇 | 杭州市委黨校 | 成果要報 |
5 | 傳統村落鄉村振興要破“五難”——基于浙江山區四個傳統村落的調查報告 | 鄭曉峰 | 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 | 成果要報 |
6 | 浙江省“互聯網+義務教育”城鄉教育共同體實施情況調查及對策報告 | 盧露 | 浙大城市學院 | 調研報告 |
7 | 長三角一體化國家戰略背景下嘉興科技城現代産業體系建設路徑研究 | 裘志偉 | 嘉興市南湖區委辦公室 | 成果要報 |
8 | 后疫情时期浙江省民间职业剧团生存发展調研報告 | 周偉君 |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 論文 調研報告 |
9 | 建設“重要窗口”背景下浙江省老年教育發展現狀調查與對策 | 張志超 | 浙江廣播電視大學 | 調研報告 |
10 | 完善浙江省宅基地管理政策的對策建議 | 張曉梅 | 溫州商學院 | 調研報告 |
11 | 通過建設綠色“農夫市集”穩就業、保民生、推進城鄉融合 | 徐克帥 | 甯波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 調研報告 |
12 | 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人生存境況及訴求願望調查 | 蘇曉萍 | 台州科技職業學院 | 調研報告 |
13 | 當前我省中小制造企業的政策困惑與對策建議 | 盛婕 | 浙江工業大學 | 調研報告 |
14 | 深化“三位一體”改革助推高水平鄉村振興的對策路徑研究——基于浙江8市縣12個基層社的調查 | 勞賜銘 | 浙江經貿職業技術學院 | 調研報告 |
15 | 我省“重大水源地”行政村“返薄” 的隐忧值得重视 | 胡占光 | 湖州市委黨校 | 成果要報 |
16 | 充分發揮異地商會社會功能,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溫州爲例 | 謝瑞霞 | 溫州廣播電視大學 | 調研報告 |
17 | 浙江省水産品加工産業發展現狀與對策 | 金仁耀 | 浙江工商大學 | 調研報告 |
18 | 疫後複學期高職院校學生危機幹預和心理重建的調研與對策分析 | 葉星 | 浙江金融職業學院 | 調研報告 |
19 | 關于構建和完善設區市退役軍人職業學院的對策建議 | 錢向明 | 金華職業技術學院 | 成果要報 |